文章来源:在公关(id:justprit)作者:严无视

原文链接:


3月1日14:40,魔方严选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条招聘形式的营销活动微博。



微博发布后,不仅网友们参与热情高涨,活动形式也受到营销界的广泛讨论。截至目前,这条微博转发量已经超过200百万,留言超过55万,评论区充满了各种求工作的留言。



对于这次营销活动,行业内大多是“营销牛x”、“5万预算涨粉百万,羡慕”……的观点。作为奋战在品牌、营销、市场、公关各个职能一线的专业人士,“搞pr”社群小伙伴们也有自己的观点:


@郭xx:快速引流的效果是达到了,但是留存这个可能只是个幻觉,他们自己不到最后也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留存,很多人就是凑热闹的。


@dz:互联网企业可能还好,对于一些风格稳健、对外形象踏实低调的企业,确实有点隐患。


@王xx:个人感觉整个事件营销话题热度是有了,有点像支付宝锦鲤的玩法,年度锦鲤=招聘季只发钱的工作。这个事件选择了最近非常受年轻人关注的招聘季换工作的问题,从这个话题切入,一方面就带来了一定的关注度,另一方面“爱来不来,年底发钱”等也是很符合年轻人躺平的工作态度,带来了很好的互动量。但存疑的是,以这样的话题切入,用户的关注点都在5w,谁还关心品牌是做什么的呢?以及,接下来品牌应该如何让这200多万的转发沉淀为自己的粉丝?而不只是抱着侥幸万一中的心理,简单参与一下呢?另外,引来围观的粉丝,看到后难道不会疑问,它和网易严选的区别在哪?会不会有公关风险?


@resaxx:我首先想到的是,如果抽中了,企业方是不是就跟我签订劳动合同。


@今x:从目的来分析。光看品牌曝光,这个roi无疑是很高的,如果目的是新媒体小编的kpi,预算5万互动量超百万,那么是一个成功的案例。如果品牌曝光背后的目的除了涨粉之外还有更多需求,诸如品牌搜索词、单品销量、成交新客量等等,需要看后期的策划跟不跟得上,借这个引爆点做一个系列的营销,不然基于品牌当前的知名度,会存在两种可能:一是可能只是一场“热闹”,雁过未留痕,人群、转化、留存都没有增益。二是可能为其他品牌作嫁衣。猎奇和赌博的心理让这条微博得以广泛传播,公众印象也仅停留在微博内容本身,至于是哪个“严选”做的,不会太关注,本身这个品牌的知名度就很低,消费者把它等同于网易的营销概率还是大,毕竟提起严选,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网易。


@啊x:这营销活动做的很好呀,预算低,执行简单,引流大,跟品牌也基本契合,都这样了还要啥自行车。


@吴x:这个营销活动和这个品牌本身还是比较契合的,但肯定不适合所有品牌都去抄的,别的不说,光是点进去他家微博,一眼就能看出logo是抄网易严选的,直接下头……


@夏xx:活动挺好的,就是抽奖的变形,但又很有创意,比直接送钱的高级,而且直接送钱价值观不好,那下次是不是别人直接送100w现金?大家都送钱了,平台也不允许直接给这么大额现金吧。都知道抽奖粉是薅羊毛的,抽奖粉丝与品牌人群并不完全一致,但为什么还要搞。现在加粉引流太难了,单纯涨一两百万粉就很赞,这钱买粉都不一定买到这么多。有了粉丝基数这个号后面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。人群不精准又如何,至少有人来了,帐号多发些内容,说不定就有打动用户花钱的呢。


@秋x:我知道了魔方严选,没兴趣了解它是干啥的。


@孟x:这件事也就魔放严选来讲是合适的,但是这么一搞就有一种这个牌子不咋地的感觉……以后想抬高品牌调性都打脸,像其他品牌调性本来还可以的,追着这波热度感觉多少都会挨骂。


@叫我xxxx:从曝光和涨粉角度来说效果不错,但是对品牌来说真的一点信息体现都没有。


@平凡xxx:个人观点,是个风险高于收益的方案。如果直接说现金抽奖还好,现在扯上了招聘,如果被一些求职者抵制,可能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。


@土x:我太好奇他们最开始做在这个营销方案的时候是想先试个水引流,看情况要不要后续新的活动实现转化和留存,还是已经做好了就看后面的行动了。如果单从品牌传播的方面来说确实没啥产品和公司内容,就很病毒,单纯的引流5万块很划算。


@文xx: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品牌,又成为了标杆性营销案例在营销圈子被熟知。


@graxxx:回归到这次推广目标,是单纯涨粉,还是其他。效果本身更多是对他们而言的,借鉴意义是对其他品牌而言的,纬度不一样。针对这个话题策划,个人觉得比直接抽奖五万好很多,目前c端的讨论点中,五万是个基础,但话题本身还是有传播点的,是基于当下受众情绪和心智的一个观察。


@pexxx:留存不行估计负责人要吃挂落的,可以观察一下抽奖结果出来后的粉丝数变化,流量拉进来之后,用什么承接转化留存也很重要。


@沈x:我想到的是营销要防“杠精”。这个传播如果有杠精,就可能会追着问既然是招聘,那除了基本工资还会给交社保和五险一金吗?会发工牌吗?有免费三餐等福利吗?很显然这就是一个5w元的低成本营销,这些都不会有,但如果被杠精上升到公司用人合规、欺诈式营销等问题,在这条营销出现的各种场合撒泼刷屏,也就成了小小舆情。对词汇无边界感的滥用,在不较真不舒服的年代,容易翻车。

……